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他山之石首项人体概念验证研究内窥镜下
TUhjnbcbe - 2022/6/20 15:52:00


  十二指肠粘膜表面重建(DMR)是一种对十二指肠粘膜进行水热消融的新型微创内窥镜手术。一项发表在DiabetesCare上的首项人体研究评估了DMR对经一种或一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T2DM患者干预6个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者Fractyl实验室的HarithRajagopalan等人入选39例平均HbA1c为9.5%、平均BMI为31kg/m2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接受长节段消融者及短节段消融者分别有28例和11例。


  总体而言,DMR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术后胃肠道症状较轻微。术后6个月时,DMR可使受试患者的HbA1c降低1.2%(P0.)(如图1)。与短节段消融相比,长节段消融的短期降糖作用更显著(干预3个月时HbA1c降幅:2.5%vs.1.2%,P0.05;干预6个月时HbA1c降幅:1.4%vs.0.7%,P=0.3)。此外,对于HbA1c为7.5%~10%且术后稳定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长节段消融干预6个月后可使HbA1c降低1.8%(P0.01)。


  上述结果提示,DMR可在短期内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对DMR治疗T2DM的长期安全性、疗效、耐久性及潜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图1.DMR对HbA1c的影响

专家点评:

消融十二指肠粘膜作为T2DM血糖控制策略:营养信号或单纯减重的作用

W.TimothyGarvey

阿拉巴马大学


  近年来,人们对T2DM的病理生理学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并针对越来越多的可导致高血糖的新病理生理过程研发了很多新型口服药或注射制剂。治疗方式的增多让临床实践中的血糖控制有了更多选择。即便如此,T2DM仍是一种不断进展的疾病,常随时间推移需进行强化治疗,且很多患者无法实现控制达标。因此,探寻安全有效实现血糖控制的新治疗策略非常有必要。


  既往研究提示十二指肠对营养的吸收可通过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分泌和/或下丘脑饱腹感及热量摄入发挥代谢调节作用。内窥镜下DMR消融肝胰管壶腹及Treitz韧带之间的十二指肠粘膜,影响T2DM患者十二指肠的营养信号,有望改善血糖控制。DiabetesCare上Rajagopalan等人开展的首项相关人体试验为T2DM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DMR干预6个月可显著降低HbA1c,尤以长节段消融作用更显著。不过需强调的是,与3个月相比,干预6个月时DMR的降糖作用有所减弱。因此,DMR要想实现长期血糖控制可能需最多间隔6个月就要重复实施。此外,研究提示DMR治疗T2DM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研究者推测DMR可通过消融十二指肠影响营养吸收,通过调整胃肠激素信号改善代谢、胰岛素释放及糖耐量。此外,DMR还可纠正肠内分泌细胞的过度生长及胃肠激素分泌的调节障碍。但是,需注意的是,Rajagopalan等人的研究未校正或排除DMR术后低热量饮食及DMR相关减重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相关阅读

?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持续及间歇运动期间单激素及双激素人工胰腺疗效的随机对照交叉试验

?糖尿病个体的死因别死亡风险:一项竞争风险分析

?在小鼠中β细胞ATGL-脂解/脂肪组织轴可通过胰岛素分泌控制能量平衡及体重

?患者特征是否影响临床医生对HbA1c控制目标的设定决策?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受暑假影响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山之石首项人体概念验证研究内窥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