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名老中医刘仕昌讲胃脘痛
TUhjnbcbe - 2021/12/19 21:47:00
胃脘痛的定义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病中均可见到此症。该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

刘老在临床中从调和肝脾(胃)入手治疗该症,疗效显著。

一、肝胃不和,虚实夹杂为其基本病机刘老认为,本病的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过度等诸多因素有关。原因很多,临床表现复杂多端。刘老强调认识本病时要注意专病论治。

以下三点∶一是明确本病常由多种病因综合而致;二是本病的病理变化多以肝郁为标,脾(胃)虚为本,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三是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痛入络",必致血行不畅而留瘀,脾虚日久则易生湿,故病久患者多易有夹湿夹瘀之证。

二、辨证论治

胃脘痛病因较多,临床表现繁杂,又多夹瘀、夹湿(热)之证。刘老根据上述特点,依临床患者虚实的偏重,将本病分为四型。

1.肝气郁结2.中焦湿热3.气阴两虚4.瘀血阻络

以上四型,均以理气和胃为治疗大法。

三、病案举例

谢某,女,57岁,工人,年11月9日初诊。半年前,因工作紧张、劳累、饮食缺乏规律而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伴食欲不振,经服用丽珠得乐、维生素B1等药后略有缓解。此后间断发作,且逐渐加重,并出现胃脘部疼痛、泛酸、口苦等症。经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初诊∶胃脘部胀痛,纳差,泛酸,口苦,大便干结,小便尚可,舌红、苔*腻,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胃脘痛。辨证属中焦湿热,肝胃不和。治以清化湿热,理气和胃。处方;柴胡、台乌药各10克,*芩、郁金、川楝子、白及各12克,火麻仁20克,白芍、*参各15克,*连、甘草各6克。以水3.5碗煎至1.5碗,分2次服,每日1剂。嘱清淡饮食,调畅情志,注意活动。

15日二诊∶药后胃脘胀痛减轻,时有嗳气,泛酸,胃脘烧灼感,舌红、苔白腻,脉弦,上方去火麻仁、川楝子,加海螵蛸15克,浙贝母12克,继服7剂。诸症大减,食欲转佳,唯觉乏力明显,上方去海螵蛸、浙贝母,加淮山药15克,白术12克,继服4剂。诸症尽失,体力增加,为巩固疗效,上方隔日1剂以促进康复。

8周后复查胃镜提示∶胃粘膜正常。病告痊愈。

重视本病的饮食疗法,主张忌肥甘滋腻,食以清淡,不可过饱,亦不可过热过凉,平时多食米粥之类,以培补中土。同时做些适当的体育运动,并保持安静乐观的情绪,以促进病体早愈。

文章采摘:中医临床家刘仕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老中医刘仕昌讲胃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