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昨在南京举行
专家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会创还要会卖江苏省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成果交流会昨天在举行。江苏60多个高校携234个项目参展,近20家风险投资机构和200多家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会洽谈。不过现场调查却发现,参展者“看新鲜”居多,谈项目的少;学生摆摊推荐的项目一半以上属于“自娱自乐”,至于“赚钱”,“你去问我们老师吧”一名学生说。通讯员王磊扬子晚报蔡蕴琦科技创新展现场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一半项目“自娱自乐”“看新鲜”的多,“谈项目”的少本届交流会,江苏60多个高校带来了234个创新创业项目,在场参展项目80%以上具有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科技创新成果有184个,全面覆盖了节能环保、新材料、物联等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过采访发现,来看“新鲜的”人比“谈项目”的多。在一所高校展位前,一群看稀奇的人把一种“追踪机器人”团团围住,这个小不点“很听话”,紧跟着离它最近的人,人走到哪它就跟到哪,让围观者“啧啧称奇”。注意到,几个人轮流玩过一阵后,很快散掉了,没有人停留下来和发明学生聊一聊。“看的人可多了,不过暂时还没有人谈合作。”这名学生说。说到“赚钱”学生说请问老师在现场调查了20个项目,其中有一半项目设计初衷属于“自娱自乐”,并没有考虑到“成果转化”。设计理由通常是参赛或是“灵机一动”。在某高校展台前,见到一辆长着一对“翅膀”的电动车,“这是太阳能电动车,可以自动采集能量,解决电动车突然断电的难题。”当问道,是否有企业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一名学生茫然地摇摇头,“暂时还没有,具体你要问我们老师。”这名学生坦言,当初设计这一作品并没有考虑到创业,而是几个同学完成实践课程中的作业。名字不“炫”技术跟紧市场,9个项目当场签约昨天,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的9个“幸运”项目和企业签约,迈出走向市场的第一步。南京大学12级硕士生杨国强的“新型离子液体脱硫剂及其配套工艺”就是其中一个。没有超炫的名字,没有让人乍一听神奇的发明,杨国强凭借实用的“脱硫”技术吸引了企业的目光。“这是一个新兴环保项目,通过脱硫技术,企业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杨国强说。看中这个项目的是南大苏富特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大学学院学生研发的轿车加油蒸气回收装置项目也被企业看中,该装置只要对轿车现有的油箱和碳罐部件进行改造,就能够回收油箱中95%的汽油蒸气,避免导致大气环境污染。因为在即将实行的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中,每辆汽车都将被强制要求有这种回收装置。扬州华光橡胶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动与大学生联系合作,研发成熟的车载油气回收装置。南通大学袁媛和她的同学设计“双抛物面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前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虽然太阳能发电装置已经投入使用,但现有的技术让发电的成本变得很高,一度电成本大约需要5元。”经过两年的努力,这项技术已经大大改进,在实验中,“双抛物面聚光光伏发电装置”降低发电成本30%。很快一家投资公司“盯上”了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