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生命的灯塔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424/6188260.html中国传统文化中四象(相)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左右前后或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道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神护卫,这四位天神来源于古代的星神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象(相);
易医同源,医道同宗。
经方医学最早起源于道医,即古人修道中的医学,在仲景先师的《伤寒杂病论》中依旧有着道家的影子,比如经方四象汤:
东青龙汤、西白虎汤、南朱雀汤、北真武汤,中间另补充一个理中汤/建中汤,以应中医五行五脏及治法(解表,清热、攻下、温阳、补中)。
经方四象汤之中土补充理中汤、建中汤
中医的"中"象征五行中土脾胃,所对应的汤方有理中汤,大建中汤,小建中汤,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入中焦脾胃,温中补虚。
《素问·大阴阳明论》:“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中医认为万物皆从土而出,亦从土而归。
土者,法天地而生万物,脾胃属土,所以和自然界的土地能生万物一样,通过运化水谷,化生气血,滋养人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奇经八脉、骨筋脉肉皮等。
1.理中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理中汤又名人参汤,是治疗太阴脾气虚寒证的主方,其症状表现为:腹泻益甚,腹胀不减,时腹自痛,不欲饮食,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理中汤温中暖寒,健脾运湿,使腹泻止则病愈。
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都有理中汤的应用机会。
2.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者,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为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等症状都有大建中汤的应用机会。、
大建中汤是经典的强壮性镇痛剂,具有抗炎、抗肿瘤、改善肠道微循环、促进肠蠕动及肠道吻合口愈合、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适用于脘腹部冷痛、腹胀的疾病,现代多用于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保护。
3.小建中汤
《伤寒论》: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男子*,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应用很广,也是温里剂,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临床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都有小建中汤应用机会。
小建中汤在儿科盗汗、自汗、小儿腹痛、小儿尿频、腹股痛等脾胃虚寒证应用也比较多。
理中汤与建中汤都是补益脾胃后天之本,但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建中汤都是要加入饴糖,甘味入脾,以补虚为主。
脾主运化,当人体脾胃运化不灵的时候,这几个方子就是我们的主力方剂,一个调理脾胃内部寒湿,一个治疗脾胃外围包括肠胃动力不足;比如舌苔白腻水滑,不渴,喜热饮,腹泻呕吐,就知道寒湿太重,理中汤;单纯的没有胃口不想吃,脾胃阴阳不足,建中汤;在此基础上如脐上腹寒痛,大建中汤,脐下小腹寒痛,小建中汤,具体要辨证论治方可精准用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