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治疗胃痛,一剂药ldquo理气 [复制链接]

1#
北京正规雀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14463.html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外感寒邪,脘腹受凉,寒邪内客于胃;过服寒凉,寒凉伤中,致使气机凝滞胃气不和,收引作痛。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内生食滞,致使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疼痛。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胃痛。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饮食所伤,或久病脾胃受损,或脾阳不足,失于温煦,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作痛。或热病伤阴,或胃热火郁,灼伤胃阴,或久服香燥理气之品,耗伤胃阴,胃失濡养,也致胃痛。

本病以胃脘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为诊断要点。

本病治法上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寒邪客胃者,治宜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饮食停滞者,治宜消食导滞,和胃止痛;肝气犯胃者,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肝胃郁热者,治宜疏肝理气,泄热和胃;瘀血停滞者,治宜活血化瘀,和胃止痛;湿热中阻者,治宜清热化湿,理气止痛;胃阴亏虚者,治宜滋阴养胃,和中止痛;脾胃虚寒者,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胃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良附丸

《良方集腋》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干)香附子(醋洗七次,焙干)

二药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肝郁气滞,胃中虚寒之胃痛。症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渴喜热饮,或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弦紧者。

本方治证为肝郁气滞,胃有寒凝所致之胃痛。肝郁气滞,横逆犯胃,加之胃有寒凝,故见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胃中虚寒,津不上承,故渴喜热饮。胸胁胀痛、或痛经、苔白,脉弦均为肝郁气滞之表现。方中高良姜味辛大热,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且用酒洗,以增强其散寒之力,为君药。香附疏肝开郁,行气止痛,且用醋洗,加强入肝行气之功,为臣药。两药相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之功,使肝气得疏,胃寒得温,则诸症自解。

1.运用要点本方疏肝理气药与温里散寒药相配,既能温养脾胃,又能调理肝气,适合于肝气郁结,脾胃虚寒之证。临证以脘腹疼痛,喜温按,苔白,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随症加减若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加紫苏、生姜,或加香苏散疏风散寒;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夹食滞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若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止痛散寒。

3.现代应用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胰腺炎等属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者。

4.应用经验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老先生及著名中医临床学家秦伯未教授都认为良附丸治疗肝郁气滞偏寒者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