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倩Sur
最近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被《知乎日报》收录了,这个问题大家也许平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国家是一个胃癌大国,而目前的研究证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与胃癌发生有明确关联的。
在幽门螺旋杆菌的全球分布地图上,中国属于中高度风险区,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将近8亿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大的人口基数。
我们国家的患胃癌地区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因为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的饮食习惯不同——重油、重盐、辛辣、麻辣、烫食,以及我们的特色食品——腌肉、泡菜、酱菜、熏制肉制品等加工蔬菜肉类,这使得比如湖南、四川、东北地区的胃癌发生率高于其他地区。
另外要说一下,在亚洲地区,韩国和日本属于胃癌、食道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高发病地区,因为韩国地区群众喜欢吃泡菜、酱菜,到了冬日里,不少家庭都会准备泡菜,并且餐桌上永远少不了这种名族风味。
日本人的饮食也有类似,不过他们另一个原因是负荷高度压力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日本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达80%,因为日本是世界上推行胃癌早期筛查、全民科学体检力度最大、成效最高的国家。
图源Gastroenterology
我们再来看一下更细致的统计分析了解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下图)。
对来自六大洲73个国家/地区的名参与者的分析显示,全球总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口比例为44.3%。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例为50.8%,而发达国家为34.7%。女性的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2.7%,而男性为46.3%。成人(≥18岁)的患病率显着高于儿童(分别为48.6%和32.6%)。
图源THERAPEUTICS
简而言之,经济水平高的地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比例会下降,成年人要比儿童易感。
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诱发胃癌呢?
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在幽门,也就是胃和十二指肠连接的地方,并在这里生存繁衍,这也是这种消化道细菌名字的来源。
尽管胃酸能够灭杀绝大多数致病菌,但是却对幽门螺旋杆菌无可奈何。由于幽门螺旋杆菌耐酸,所以胃酸的冲刷并不会影响幽门螺旋杆菌的增殖。尤其是免疫力较差的人如果本来就患有慢性胃炎,在免疫力低的时候,幽门螺旋杆菌就会作祟加重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幽门后,经数周或数月可以引发慢性的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甚至会溃疡转变为癌症,如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而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导致胃癌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除了引发腹痛、消化不良和胃炎,幽门螺旋杆菌也是引发口臭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源nature。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诱发模型小鼠胃壁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图源Gastroenterology。胃癌的发生也与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炎症相关。
幽门螺旋杆菌有一个特别的感染方式——“家庭感染”
“家庭感染”、聚集感染,也就是以家庭为单位或者以食堂为单位的感染。
比如一个家庭里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亲属,一起就餐尤其是没有注意使用公筷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家庭多位亲属感染;
一个单位的食堂有严重、活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后厨人员,就会引发整个食堂就餐人员的感染(这就是为什么要严格审核餐饮业人员的健康情况)。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