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存于体内多表现为身体困重,精神疲乏,头昏发蒙等,而体寒是身体里有寒气,包括脾胃虚寒或者肝肾阳虚,以身体怕冷为主要表现。
什么是体寒
体寒
以中医看,大部分的“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中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
体寒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怕冷,手脚冰凉,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这种体质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年轻人更多一些。也有很多中老年人也有身体寒冷怕冷的症状,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体寒有哪些症状。
体寒的典型症状
轻度体寒的症状
1、怕冷,手脚冰凉。
2、面色暗淡,无血色。
3、睡眠质量差,睡眠浅。
4、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5、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
6、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中度体寒的症状
1、皮肤干燥易干裂。
2、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3、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4、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
5、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6、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重度体寒的症状
1、下半身水肿严重。
2、起床时手脚发麻。
3、经常感到胃胀气。
4、尿频,尿液不易排出。
5、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
6、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重度体寒患者。
体寒和体湿的表现是不同的,亲们一定要根据自身表现出的症状分辨清楚自己的体质是什么,这样才能更好的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艾灸调理体寒
艾灸是治疗寒证的好方法。艾灸属阳,配合灸火。灸法是利用艾绒在体表穴位上的烧灼,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腧穴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保健灸法是自古以来的防病之术,也是家庭调护体寒很好的治疗方法。艾灸以下穴位,可助亲们温通经脉,改善虚寒体质。
艾灸大椎穴
穴位: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艾灸足三里
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解剖位置: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腓深神经肌支和胫前动脉分布;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经过并分布
作用: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功能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艾灸关元穴
穴位: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
解剖位置: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作用:关元穴具有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
功能主治: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艾灸神厥穴
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
解剖位置: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作用:艾灸神阙穴,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
功能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
艾灸中脘穴
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
解剖位置: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作用: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功能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艾灸命门穴
穴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跟肚脐在同一水平高度,可以沿着肚脐向后找,到了背后正中的棘突下面的凹陷就是此穴。)
解剖位置: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作用: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也是我们人体的动力之源。
功能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艾灸太溪穴
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
解剖位置: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作用: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功能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症。
灸小白颜值高,科技时尚简单;使用方便灵活,随时随地一贴解决人体个穴位无死角(方便到你在方便的时候都可以艾灸);科技灸,效果好,远红外+磁疗+石墨烯,中医艾灸领域首创的AI智能化,智能操控,手机蓝牙APP调控温度,时间,查看电量和症状对应的穴位!
今天的灸小白就是曾经刚刚上市的电饭煲,未来一定会成为每家每户的标配!一个新的神话即将发生在你身边,你是见证者还是参与者;年给自己做一个决定:我们一起共同传播中医艾灸文化,让全世界爱上中医;助力健康中国梦,共创美好人生!
?
让“艾”更简单
灸小白,年灸法传承者
愿:天下无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