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到胃癌的故事
孋(li)奶奶的2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在南京做不小的生意。难得回去看看父母,最近一次回老家,看到老妈妈,消瘦了不少,饭量也减了不少,妈妈说,肚子老是胀胀的,不想吃饭。医院看看。
故事需要回放,2年前孋奶奶开始出现过反复上腹部疼痛,医院做了个胃镜,发现胃窦前壁有一个小溃疡,由于太小,第一次取活检病理提示阴性病变,出于职业的本能警觉性,敬业的内镜医生还是建议孋奶奶再次胃镜取病理,以排除恶性肿瘤,但孋奶奶考虑溃疡较小,拒绝了活检,于是医生只能给他按照常规开了胃溃疡三联疗法的药物,并要求医院复诊,并注意3个月后复查,一开始孋奶奶按照医生的嘱咐认真的服用药物,随后症状好转,于是很快就忘记了复查这件事。
孋奶奶以为胃溃疡的治疗也是这样,现在没症状了估计也就好了,于是也没太在意,医院看了。可过了不到2年,孋奶奶的腹痛又发作了,人也变得消瘦,肚子却越来越大,医院就诊,复查胃镜,发现胃内已经有一处约拇指头大的溃疡,这次取了组织活检,病理提示是胃低分化腺癌。而腹部CT显示,肿瘤已腹腔广泛转移伴大量腹水,错失良机。
这样令人惋惜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人都很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总觉得自己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不会有什么事的。有人知道有胃溃疡,不太重视,其实,胃癌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两天,甚至一、两月,就能生长出来的,它是有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从胃糜烂,到胃溃疡,到癌前期病变,再发展成癌症,到癌症出血、梗阻、穿孔、转移,有时候切除的胃标本,可以观察到严重的糜烂、胃炎、溃疡与胃癌同在,只是以前没有做过胃镜,我们对胃内情况不了解罢了。部分癌变了,由可治之症,活活拖成了“不治之症”。
胃溃疡是什么回事?
正常的胃是由表面的黏膜、中间的肌层及外面的浆膜构成,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胃黏膜局部缺损,深至黏膜肌层,就是我们所谓的胃溃疡。胃溃疡现在听起来似乎很平常,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良性的疾病,没什么可怕的,但在20多年前,它还是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因为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药物,胃溃疡常常容易发展至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严重时只能切除部分的胃。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药物的开发,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炎、胃溃疡发病关系的明确,现今标准的内科“三联疗法”(选用1种质子泵抑制剂或者枸橼酸铋加2种抗菌药),已能治愈大部分的消化性溃疡,并使溃疡复发的机率大为减少。经过这样的内科治疗,一般的溃疡病人4-8周就可以好转。
然而,上面说的只是普通的胃溃疡,也有一些溃疡属于“顽固份子”,就算“三联疗法”也不能拿它奈何。如果经常规治疗无明显效果,在维持治疗期症状仍复发,甚至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者,称为“难治性溃疡”。其中特别顽固、经12周正规内科治疗仍不愈,或愈后反复再发的,就称之为“顽固性溃疡”。“顽固”的原因有很多,如病因未去除(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饮食不节、治疗不当或伴胃泌素瘤、幽门梗阻等疾病,但对中老年病人尤其要注意的是癌性溃疡的可能,因其和一般溃疡有本质的区别,当作普通溃疡来治当然是不行的。
胃溃疡和胃癌究竟有哪些差别?
胃癌和胃溃疡这两种发生在胃部的疾病都可以引起胃痛等症状,但疾病的性质确实天壤之别。而且很多胃癌在也是以溃疡的形态呈现,所以,如何区分两者的差异,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既然我们知道胃的溃疡有良、恶性之分,那么一般可以如何区分呢:1.良性溃疡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恶性溃疡外形多不规则。2.良性溃疡底部多平滑,有白苔或*白苔覆盖;恶性溃疡底部可呈结节状,凹凸不平,表面污秽。3.消化性溃疡的X线征象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前者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而后者的特异性有限。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切线位观察时,龛影突出于胃或十二指肠腔轮廓之外;正位观察时,龛影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增深影。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水肿,龛影周围可出现透亮带;因溃疡部位纤维组织增生和收缩,出现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的现象。恶性溃疡X线钡餐检查示龛影位于胃腔之内,边缘不整,龛影周围胃壁强直,呈结节状,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中断现象;内镜下恶性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凹凸不平,苔污秽,边缘呈结节状隆起。4.良性溃疡周围粘膜水肿范围小,突入胃腔不深,形成边缘光滑而对称的充盈范围大。5.良性溃疡的胃粘膜皱壁放射至溃疡口部;恶性溃疡没有放射状皱壁,或粘膜皱壁中断。,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胃镜下的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恶性胃溃疡的形成
胃溃疡是良性病变,而胃癌则是恶性肿瘤。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溃疡型胃癌”极易造成误诊。如何正确地区分二者,不仅关系到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不仅医生应该掌握区分两者的本领,就是病人最好也要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以免延误治疗。
溃疡型胃癌按发生机制一般为:已经发生的胃癌,癌细胞由于生长过于旺盛,肿瘤组织供血供氧跟不上,部分癌细胞被“饿死”而坏死,从而形成溃疡。
既然胃溃疡事良性病变,那么是否胃癌与胃溃疡是没有关系的呢?其实不然,有一部分的胃癌,这是是由良性的溃疡逐渐转变而来。因长期慢性胃溃疡致溃疡边缘上皮细胞反复破坏与黏膜修复再生、化生、不典型增生,随着时间的延长,变成了癌细胞,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溃疡“恶变”。但这个转变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孋奶奶的例子可知,这个时间可能是两年,但其实大量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还发现,短到3个月,长至几十年,均有可能,这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确定的事,不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及对良性溃疡治疗的漠视,很有可能日后会给你颜色看。
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预后也是天壤之别,这点不解释大家也应该明白,胃溃疡就算再难治,也还是治得好,而且一般不会危及到生命,往往单纯药物治疗即可,实在不行手术胃部分切除。而胃癌却面目狰狞,来势汹汹,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根治的时机,在治疗方面,部分早期胃癌可在内镜下,有的需要外科手术及或辅助放化疗治疗。
恶性胃溃疡的表现
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胃癌在早期的时候就可有出血的症状,而在晚期的时候胃癌患者出血量就会变得很大。个别人可在呕吐物中混杂咖啡色或黯红色的血液,少量出血时患者往往难以察觉,没有明显的症状。
少量上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胃镜检查或者粪便隐血试验发现,也有不少患者是因为常规体检发现隐血试验阳性,而追查到出血是来源于胃,从而及早低发现了胃癌。这也体现了常规体检做粪便隐血试验的意义之一。
短期内不明原因体重减轻
胃癌的症状可能表现在明显的消瘦,因为肿瘤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和人体争抢营养,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而像胃溃疡这样一般的胃病发作,对食欲、体力、体重无长期的影响,而胃癌则能导致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等。
食欲减退
胃癌早期患者没有想吃饭的欲望,明显的厌食,或是食后饱胀嗳气,厌恶肉食等,是胃癌比较常见的症状。
将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的症状,部分患者是因胃蠕动变差后进食过多引起腹胀或腹痛而限制进食的。久而久之,就会体重下降,慢慢的消瘦。
“老胃病”出现的疼痛性质规律、改变
很多胃癌患者曾经都是各种各样的“老胃病”患者,由于以前多次出现上腹部疼痛的症状,也是麻痹他们的原因之一。以为老胃病就是一直这样,就让它疼,不去检查,也不重视。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原有的胃痛性质和规律发生了改变就需要注意了:比如原来每次都是吃饱疼,晚上睡觉不疼,如果突然出现了晚上睡觉也在持续地疼,这样的疼痛习惯和规律改变。
因此,长期患有胃病的患者(尤其是40-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如果近期内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和规律发生了改变,且经过2~3个月的正规治疗后仍无明显好转,均应提高警惕,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既往无胃病史,持续的腹部不适或疼痛
这些不适症状包括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且多没有诱因,口服药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时好时坏,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普通胃病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诱因,比如喝酒、吃冷饭、喝冷饮等,如果没有明显诱因出现的胃部不适,应该排除是否有胃癌的可能性。
以上只是临床规律,只有一定的预测性,因为疾病的情况的多变的,所以并不能作为诊断,最终都需要胃镜检查和活检组织的病理检测方能确诊。这几个症状并非特异性的,如果有这些表现,应想到癌症的可能性,但不要对号入座,自己吓自己,有些表现不等于就是癌。要正确理解症状与疾病诊断的非必然关系,有症状是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最终明确诊断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
孋奶奶的故事讲完了,千万个奶奶的故事,还在发生,还在延续,从孋奶奶的经历中,是否应该读懂点什么?有病千万不要硬扛,能自己去看医生就去看医生,有困难记得告诉子女,他们也会带你去看医生,需要检查就做检查,听医生的吧,他们在治病方面是专家,比你经验丰富些。
健康提醒:定期的胃镜复查,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以将胃癌扼杀于早期。生活方式的改善对预防胃癌也有重要的作用,规律的饮食、起居,长期的运动锻炼,避免过于劳累是最重要的,可以保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力,对抗各种疾病因素对身体的侵袭。
END
文稿来源: